1、这要看你做的是什么实验,对实验结果的精度的要求如何,假如经过估计得到电表的内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很小,在自己要求的可接受范围内,就可以不考虑电表内阻。上海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中都把电表看成是理想电表,不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而且现在都升级成了DIS实验系统,就不存在电表内阻的问题了。
2、如果安培表是理想电表,你说的办法可以。若不是理想表,由于考虑安培表有内阻,计算求得的不是灯泡电阻。
3、高中物理中一般都要考虑电阻,除非题中明确的说明了是理想电表。理想电压表视为短路,理想电流表视为导线。
4、路端电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粗略计算时,不计安培表的电阻的话也可以看做固定电阻两端电压,如果不计电源内阻的话,甚至还可以直接当作电源电动势。
5、而根据外界总电压就是电池电压的设定,前者的5v电压可以认为就是电池电压。前者的电压除电流可以算出电流表电阻和电阻的和。
6、这是测电阻的两种方法呀,测的就是电阻。可这里测的电阻不是电流表的,而是所要测量的。首先外接时,电压值是所要测的电阻R两端的,电流表测的是电压表和电阻并联的电流。这时电流偏大了, 因为电压表也是有电流通过的嘛 内接时,电压测的是电流表和电阻串联时的电压 ,这时电压变大了。
1、根据R=U/I,以U为X轴,I为Y轴,实验得出多个(U,I)点,近乎的直线,直线倾角的余切就是R。或者得到多个U/I值,取平均值。
2、看看你们老师要求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了。通常有平均值,就是相加求平均数,然后还有什么去处最大和最小,然后求平均值,还有个什么公式的,那个《工程测量》这本书里有,你大四的时候会选修的,但是无论哪种方法,你们的实验老师会给出要求的,比如计算方法,比如计算公式和保留位数。
3、隔项做差,需要知道隔几项。第6次时电压是5V,第1次是0V。那么delta_U=5V。delta_I=94mA。第7次与第2次亦是5V,delta_I=117mA。故此推之,得到5个delta_I。所谓算数平均值即简单的加和再除以个数。而绝对误差则为(每次delta_I减去算数平均值)的绝对值加和除以5。
4、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获得多组电压与电流的对应数据后,接下来的项目依次是:分析论证(分析方法一):1,直接由I=U/R得到R=U/I分别求出每次实验的电阻测量值 (R1=U1/I1,R2=U2/I2,R3=U3/I3,---)。
5、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是根据欧姆定律 I=U/R 得 R=U/ I 。处理数据时一般有两种常用的方法:一种是根据各次测量数据(U、I)计算出各次的电阻值R,再把计算得的电阻值求出平均值,这个平均值就是实验结果。
6、电阻和电流表串联,电阻与电压表并联,接入电源。
惠斯登电桥测中值电阻物理实验方法如下:准备实验器材:惠斯登电桥、电源、电阻箱、开关、导线等。连接电路:将电源、电阻箱、开关和惠斯登电桥按照电路图连接起来。其中,电源的正极接电阻箱的一个端口,电阻箱的另一个端口接惠斯登电桥的一个端口,惠斯登电桥的另一个端口接电源的负极。
将待测电阻连接到惠斯通电桥的两个端点之间。 调节惠斯通电桥的电位器,使电桥平衡,即使电桥两端电势差为零。 记录电桥平衡时电位器的位置和电桥两端的电势差。 将待测电阻的值与已知电阻值进行比较,计算出中值电阻的值。其中,R_R_R_R_4 分别为电桥上的四个电阻值。
电桥有直流和交流之分,直流电桥主要用于测量电阻。直流单电桥常称惠斯登电桥,用于1~106W范围中值电阻测量;直流双电桥常称开尔文电桥,用于10-3~1W范围低值电阻测量。交流电桥除测电阻外,还可以测量电容、电感等电学量。
选取1R、2R简单的比例如(11, 惠斯通电桥原理图 (2) 电桥的灵敏度 110,101等)并固定不变,然后调节RS使电桥达到平衡。故常将1R、2R所在桥臂叫做比例臂,与xR、SR相应的桥臂分别叫做测量臂和比较臂。
1、步骤:1。按图示连接电路(R=1Ω),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 2。调节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5V,记下电流表的示数 3。断开开关,将电阻换成2Ω,再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5V(这点很重要),记下电流表示数 4。
2、⑤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3、制定计划: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总体方案为:(1)控制电阻R不变,研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2)控制电压U不变,研究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
4、字母是Ω。I=U/R是欧姆定律公式,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阻值成反比。1854年欧姆与世长辞。十年之后英国科学促进会为了纪念他,将电阻的单位定为欧姆,简称“欧”,符号为Ω,它是电阻值的计量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由电流所推导出的一种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