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开关可分4档,“阻尼0”档阻尼电流为零,“阻尼1”档电流约为280mA,“阻尼2”档电流约为300mA,“阻尼3”档电流最大,约为320mA,阻尼电流由恒流源提供,实验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选择(可先选择在“2”处,若共振时振幅太小则可改用“1”,切不可放在“0”处),振幅不大于150。
波尔共振仪实验内容丰富,包括自由振动、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3个部分。
观察实验曲线。如果波尔共振已经达到,那么实验曲线在共振点附近应该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振幅增强和形状变化。通过观察实验曲线中是否存在这样的特征,可以判断当前是否达到了共振。 监测电压或电流信号。使用电压或电流检测器可以实时地检测电路中的信号,并且更加准确地判断共振峰的位置。
1、因为实验室这种设备涉及一些数据是比较敏感的,要隐私的,一般都说都是单机版的,不会连到互联网的,这样可以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智能型波尔共振实验仪是采用大屏幕液晶显示,既能像传统仪器一样单机操作,也可单机或多机(数目不限)与计算机(单台)构成实验网络系统。
2、不需要。根据查询快懂百科得知,智能型波尔共振实验仪是采用大屏幕液晶显示,既能像传统仪器一样单机操作,也可单机或多机(数目不限)与计算机(单台)构成实验网络系统,实验完全保留传统仪器手动操作、记录方式,由计算机对各学生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各台实验仪器进行监管,不需要照相机。
3、选择实验方式:根据是否连接电脑选择联网模式或单机模式。自由振荡——摆轮振幅与系统固有周期的对应值的测量,自由振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摆轮的振幅与系统固有振动周期的关系。测定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在进行强迫振荡前必须先做阻尼振荡。
4、从右至左读。波尔共振仪是采用大屏幕液晶显示,既能像传统仪器一样单机操作,也可单机或多机(数目不限)与计算机(单台)构成实验网络系统。其对物品进行测量后产的强迫力周期共有十位数字,需要从右至左读数。当该仪器的系统阻尼度在无电磁阻尼时,每次振幅衰减小于2。
5、“p”为向上移动;“q”向下移动。选择实验方式:根据是否连接电脑选择联网模式或单机模式。自由振荡——摆轮振幅与系统固有周期的对应值的测量,自由振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摆轮的振幅与系统固有振动周期的关系。测定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在进行强迫振荡前必须先做阻尼振荡。
开启电机开关,开关臵于“强迫力”,周期选择臵于“1”,调节强迫激励周期旋钮改变电机运动角频率,依然选择阻尼状态“3”和“4”,测定幅频、相频数据点。每次调节电机状态后,摆轮要经过多次摆动后振幅和周期才能稳定,这时再记录数据。每条曲线至少12个数据点,包括位移共振点,即相位为90度的点。
研究波尔共振仪中弹性摆轮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研究不同阻尼力矩对受迫振动的影响,观察共振现象。 学习用频闪法测定运动物体的某些量,例相位差。 学习系统误差的修正。 实验原理 物体在周期外力的持续作用下发生的振动称为受迫振动,这种周期性的外力称为强迫力。
选择实验方式:根据是否连接电脑选择联网模式或单机模式。自由振荡——摆轮振幅与系统固有周期的对应值的测量,自由振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摆轮的振幅与系统固有振动周期的关系。测定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在进行强迫振荡前必须先做阻尼振荡。
1、研究波尔共振仪中弹性摆轮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研究不同阻尼力矩对受迫振动的影响,观察共振现象。 学习用频闪法测定运动物体的某些量,例相位差。 学习系统误差的修正。 实验原理 物体在周期外力的持续作用下发生的振动称为受迫振动,这种周期性的外力称为强迫力。
2、波尔共振仪实验内容丰富,包括自由振动、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3个部分。
3、在受迫振动状态下,系统除了受到强迫力作用外,同时还受到回复力和阻尼力的作用。所以在稳定状态时,物体的位移、速度变化与强迫力变化不是同相位的,存在一个相位差。当强迫力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产生共振,此时振幅最大,相位差为90°。
4、用“5Bt”,减小测量误差所带来计算结果的偏差,nβT=ln[θ0e^(-βt)/θ0e^-β(t+nT)]=ln(θ0/θn).阻尼系数较小时,可以讲n取值增大,上式中T为阻尼振动周期的平均值,n为阻尼振动的周期次数,θn为为第n次振动时的振幅。
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基础物理实验图书目录第1章 开篇阐述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和基本操作流程,包括课前预习、实验过程、报告撰写以及遵守的实验规则。第2章 详细讲解了测量的不确定度和实验数据处理,涉及测量误差、不确定度概念、有效数字的处理以及数据的精确分析。
这是一本由赵杰编写的教材,专门针对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书名是《大学基础物理实验》。它旨在为学生提供坚实的物理实验基础,以支持他们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这本书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号码为9787512404748,反映了出版社对高等教育教材的严谨态度和专业支持。
中国铁道出版社在2011年2月9日出版了一本名为《大学物理实验》的图书,它属于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系列,书号为978-7-113-12296-6,是一版一次的16开本,共有220页内容。作者是籍延坤和牛英煜,这本教材专为工科专业设计,适合二类本科层次的学生使用。
大学物理实验教材 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在2010年1月出版的《大学物理实验》是一套针对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的教材,书号为978-7-113-11848-8,开本16开,共166页。作者杨渭倾力打造,旨在满足非物理类二类本科层次的教学需求。
赵杰主编的《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是一部精心编撰的教材,专为高校物理学专业以及理工科各专业的学生设计。该书详尽地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多个基础领域的实验内容,总计包含76个实验项目,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关于《大学物理实验》这本书的信息如下:该书名为《大学物理实验》,其ISBN号码为9787302274704,由陈巧玲、郭绍忠、杨晓峰三位作者共同编撰。定价为32元,出版日期为2011年12月1日,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是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0年1月1日首次推出的,作为其《大学物理实验》系列教材的第一版。它专为21世纪的高等教育提供基础知识,内容丰富且实用。《大学物理实验》图书共有292页,采用简体中文编写,方便读者理解。
这是一本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属于湖南省示范实验室建设教材和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教材系列的第一版,发行日期为2010年1月1日。该书的全称为大学物理实验,专为读者提供深入理解物理学实验的教育资源。这本书采用平装形式,共有298页,适合于简体中文的读者。
《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大学物理实验》是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首版图书,发行日期为2008年6月1日。该书采用平装形式,总共有218页,适合中文阅读。开本尺寸为16开,方便携带和阅读。本书的国际标准书号为9787811067941,同时也有条形码9787811067941以供识别。